两江信果木田木(读音:lang)头村的李宗仁故居,每年迎来送往数万外地游客,时有上年岁的老者,在参观故居时,对故居周边环境左顾右盼,似 乎在寻思什么。我是木田木(读音:lang)头村人,某日我回老家,便遇到这样的发问:李宗仁故居门前怎么会横穿一条车流滚滚的省级公路?更不可思议 的是,一条一公里长的村级公路自北南来,箭一般直射故居大门,作为代总统的李宗仁,其故居如此坐落,不合常理呀。游客的疑惑 不是多余,原来,故居门前有一个一千五百平方米左右的护宅大院,而自古定村南来的村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才修成。为还原历史, 有必要对护宅大院基本面貌作一粗略介绍。
护宅大院的布局
“宏图肇起,四海春风”,“山河永固,天地皆春”。李宗仁故居一
次次扩建,正是李宗仁春风得意、 雄心壮志一步步实现的过程,李宗仁故居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第四次扩建后即最后定形,现存故居大门前原有一个宽阔的护宅大院。护宅大院成不规则状,如图:
宅大院的东大门十分气派,门墙高约7米,门洞高约4米,宽约3米。大门两侧有楹联,上联“宏图肇起”,下联“四海春风”,横扁“天下为公·孙文题”,扁文是仿照孙中山手迹。这幅对联气势雄浑,与现故居大门对联“山河永固、天地皆春”字体相同,相映生辉。辛亥革命以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已经开始,民主自由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无数英雄豪杰正在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宏图肇起,四海春风”是对当时社会的写照,同时又是对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遗嘱的呼应,告知人们,伟业刚刚开始,全民族应为之努力奋斗。
东面大门做车辆进出之门,大门为木门,平时大门关闭,只有必要时才打开。
院子北墙高约2.5米,片石砌就,墙体上齐人肩处每隔4、5米开有一枪眼。北墙有一侧门,从侧门进入院内,右边是一排木房,是马厩和草料房,木房后是三角形的菜园,种有沙田柚和一些花木。
护宅大院的故事
护宅大院除了护宅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兼作停车 场,所以又叫车坪。李宗仁统一广西后,在很长段时期实施了《广 西建设纲要》,公路也就从桂林修到两江,再延伸到(木田木lang)头,终点就是这个护宅大院。造访李务本堂(李宗仁家称号)的军政要员座车就停在护宅大院,官员进入内院,可机等下级随员就在警卫室休息等 候。
大车坪见证了李府三件大事:一是为李宗仁母亲庆寿;二是蒋介石夫妇来看望李宗仁母亲;三是为李宗仁母亲治丧。
在平日,大车坪也是大屋(村民对李府的称呼) 家孩子的室外活动场所,大屋家一群孩子深居大宅院,也时常想念墙外同龄伙伴, 却又被大人管束,只允许在大车坪玩乐。李宗唐儿子月生爱好体育,订购了上海杂志《健与力》,其中有举重项目介绍,于是因陋就简用茶油麸饼自制副士杠铃练举重,后来竟练得力大无穷。一天,在兄弟姐妹们的激将下,月生竟将内院大门口(即现在公路边李宗仁故居大门)口两侧的一尊可移动雕刻石墩抱起到侧门走了个来回,足有四十多米。有时他们也打开院门,让要好伙伴进入一同玩乐。
大车坪还是军事操练场所。大屋家在某些时期备有一个排的警卫力量。这些“御林军”多是沾亲带故的亲信,其中不乏行伍出身者,也有临时补充的、毫无军事技能的勇猛青年。他们按制度每周在大车坪操练进行军事训练。
护宅大院的变迁
李宗仁故居随着历史变迁而变迁,每次变迁都与大车坪有关系。
1944年日寇占领李宗仁故居,在这里开办战地医院。这个医院的院长叫李北华,据说是台湾人,他不住在大屋里,而出来住在我三伯李承明家(护宅大院旁)。日寇侵占时,全村人都跑光了,为了出入方便,叫士兵在大车坪后菜园大墙挖了个洞开门通护宅大院,再从侧门出去。至今,损坏墙面的痕迹还清晰可见。
据村中有老人回忆,当时大车坪里时常摆放着许多长木箱,这些木箱里装着残缺不全的尸体,有的已经臭气熏天,听说各处被打死的日本鬼整尸不便转运,就割一只手或剁一条腿送回日本,大车坪里的木箱就是装日军死尸的。
解放初期,解放军在李宗仁家开办“解放团”。何为“ 解放团"? 解放军在各剿匪战场俘获的国民党军官,送到这里集中管理,就叫 “解放团”,最多时这里关了一千多人。“解放团”首长叫彭鹏,当他看见大车门那幅对联和横额时,火从中烧,叫来士兵把它铲掉,在横额位置换上“熔炉”两个大字。意谓不怕你国民党顽固分子再强硬,只要投入“解放团”,就会统统被熔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同时,正大门的对联“山河永固、天地皆春”,横幅“青天白日”也被铲除。1990年我到四川成都峨眉电影制片厂见到彭鹏,告诉他我木田木(读音:lang)头人,他像见到亲人一样,问这问那,还能点出几个人的名字。我说这些人都去世了,他不停地叹气。又问李宗仁的房子还好不好, 作何用处。我告诉他,房子已是文物保护单位,只是那个大车坪变成公路了。
“解放团”走后,李宗仁放居改成粮食仓库,一辆辆卡车开进大车坪,几百万斤粮食在大车坪作短暂停留后流向四面八方。集体化、人民公社化后,大车坪因是水泥地面,就成了我村凉晒集体稻谷的好场地。那一排警卫室成了两江人民公社的孵化场。马厩房亳无用处,慢慢荒废。后来护宅大院又成了露天电影院。
1966年,国家修建国防公路,公路经过此地,护宅大院被拆除, 护宅大院也就寿终正寝。
近年来,过境车辆越来越多,李宗仁故居大墙曾被撞过多次, 门口大墙条石都被撞移位了。李宗仁故居管理处曾提出加强防护措施,公路部门也曾到故居考察。公路若能改道,恢复护宅大院原貌,将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