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桂林的二塘机场、秧塘机场、李家村机场统称为桂林机场。中国空军、美国“飞虎队”、苏联红军援华志愿军以桂林机场为基地打击日军。美国“飞虎队”指挥所驻秧塘机场,空军一切作战指令均由此发出。现将各机场的概况和驻场空军介绍如下:
一、机场
二塘机场
位于桂林市南6公里处。1929年4月,广西省政府协助广东省政府试办民航而修建。建成后因蒋桂战争爆发,未启用。
1936年秋,为西南航空公司开辟桂林航线,广西省政府征田村、老村、大村、茶店堡村土地,征调民工2万余人扩建机场。由于施工管理混乱,死伤者多,尤以石工为甚。同年11月,工程初步完成并启用。建成后跑道南北长2000米,宽75米,厚0.6米,碎石道面;滑行道1条,长1800米,宽16米,厚0.6米;机窝5个,油库1座(利用巴巴山的自然洞穴),以及停机坪、房屋、道路及简易排水工程等。机场占地50.4公顷。
1938年2月,桂林、兴安、永福、阳朔、义宁、全州6县共征调民工17034人,再次扩修二塘机场。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4日完工。主要完成机场跑道工程、周围排水沟、碎石公路等项。机场扩建后占地长1200米,宽420米。
1940年,日军飞机炸桂林,桂林市组织抢修队伍11个民工大队,共7435人应对日机破坏。
1943年,二塘机场进行大规模扩建。扩建工程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工程委员会第六工程处承建,辖7个工区。同年5月,重新测量工作完成,共占地62.5公顷,7月扩建工程动工。是年冬,场道工程扩建完成,场区南延500米,北延300米,跑道方向改为东北~西南向,长2000米,宽75米,厚0.6米,碎石道面,净空有所改善。滑行道长1800米,宽15米,厚0.6米,碎石道面。次年9月15日夜,在日军到达前,机场驻军破坏机场。日军侵占机场后,抽丁抓夫,抢填弹坑,修复机场。
日军撤出桂林前夕,用重磅炸弹炸毁机场场地和跑道,并埋设地雷、炸弹于场区内。1946年9月,桂林市政府修复机场,供民航飞机使用。桂林解放前夕,国民党驻军于撤退前,再次将机场炸坏。场地和跑道设施遭破坏,机场弃用。
秧塘机场
位于今临桂区秧塘工业园。 1933年因军事需要修建,当年完成。机场建有西南~东北向跑道1条及停机坪、机窝、电站、油库、指挥台、营房等设施,规划较小,只能起降小型飞机。机场四面环山,净空条件差。
1939~1941年,秧塘机场进行了3次大规模扩修,共征集10县民工3.7万人,耗资国币数十万元。扩修后,机场占地长2000米,宽500米,共100公顷。其中主跑道1条长2000米,宽75米,厚0.5米,泥碎石道面。备降道1条长1500米,宽50米,泥碎石道面。建有油库、弹药库、机窝、停机坪、联络道、房屋等设施一批。
1942年,机场有不定期民航飞机起降。同年6月,临桂县(今临桂区)组成抢修机场民工大队6000余人,以备在日军空袭后抢修。
1944年10月,桂林沦陷前,国民党军队用重型炸弹炸毁了机场建筑物及跑道。日军占机场后,抓夫万余名修复。
1945年临桂光复后,国民党驻军1营,对场区道面进行修补,并陆续建临时指挥台、收报台,架设有线电话。
李家村机场
1942年,国民政府为军事和运输需要,决定修建李家村机场。航空委员会(简称航委会)第三测量队开进李家村地区,测绘机场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地界,绘制测量图。并由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中央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广西省政府建设厅联合派人,用物探电阻率法探测场址跑道下溶洞情况,次年夏测量完成。5月,为扩建机场,桂林市政府派员继续测量,至6月13日完成,耗资国币9000元。
1943年夏,测量完成后开始征地。航委会桂林工程处(简称工程处)绘制征用田地清册及征用田亩图,报市田赋管理处,经勘测属实后发给地价,并呈省田赋管理处准减田税。共征田地14.058公顷。地价发放依据工程处制定的《李家村飞机场征用地亩补偿标准》实施,共补偿征用地金额国币384936.45元。
1943年秋,机场工程动工,共征调桂林市和临桂县(今临桂区)民工43123人。修机场全为手工作业,至1943年冬,建成跑道长500~600米。冬末及春耕季节,暂停施工。次年夏收后,两次征调桂林市、临桂县(今临桂区)民工66191人续建。同年秋,全部工程完成。建成泥结碎石跑道1条长1600米,宽50米;利用自然山洞营造飞机洞库(复兴洞)1座,可容飞机10架;机场至复兴洞疏散公路1条;贮油棚二座及营房一批,机场竣工后为军民合用。
1944年9月,日军逼近桂林。9月15夜,驻场空军炸毁机场跑道、贮油棚、相思江桥、拖机道等设施后撤退。11月10日桂林沦陷,日军占领李家村机场后,强抓壮丁修复机场。
1945年7月初,日军撤出机场前夕,炸毁跑道焚毁房屋。7月27日,桂林光复,国民党空军再度进驻机场,对机场跑道进行了全面修复,场内设有电台及简易房屋设施。
二、空军
美国“飞虎队” 1942年5月,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日,美国第十四志愿航空队(因以飞虎为队徽,所以俗称飞虎队)第76战斗机中队进驻秧塘机场,担负华南空防,歼击和轰炸侵华日军的军事目标。6月,增调1个中队进驻秧塘机场。同时,还征集临桂县民工2000多人,编成机场抢修民工大队,在机场遭受破坏时及时进行抢修,保证“飞虎队”飞机随时处于战斗状态。
1943年春,飞虎队两个大队进驻秧塘机场。9月,飞虎队整编,将所属部队编为两个混合联队。10月1日,中美空军混合联队在秧塘成立。中方将第一、第三大队两个中队兵力编入联队。第一大队二中队装备B—25轰炸机,第三大队二十八、三十二中队装备P—40式歼击机。美方仍以“飞虎队”为主。中美空军开始并肩抗击日本侵略军。
1942年6月12日,桂林上空“飞虎队”飞机与日机空战,击落日机8架。28日又击落日机14架,“飞虎队”损失飞机3架。11月23日,日机侵犯桂林,被“飞虎队”击落两架,并俘获日军飞机机械师1人。
1943年3月25日,日机12架编队侵入两江上空,企图轰炸秧塘机场。“飞虎队”12架P—20鲨鱼式战斗机起飞拦截,击伤日机4架,日机潜逃。这次空战“飞虎队”凯温中尉头部受伤,跳伞落在车头村,虽经村民抢救,但凯温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飞机坠落岭上。9月6日,日机20架编队从湖南方向入侵桂林上空,侵犯秧塘机场。“飞虎队”飞机和中国飞机分别从秧塘机场和二塘临时着陆场起飞从左右两翼攻击日机。经过半小时激战,击落日军德国式战斗机2架,伤多架,日机仓皇逃遁。
10月15日,9架日机侵犯五通地区。“飞虎队”6架歼击机起飞沿桂青公路(今321国道)低空飞行,到桐山村时马上爬高拦截日机。双方在五通上空展开空战。“飞虎队”击落击伤日机各1架。被击落的日机冒着黑烟掉进保宁村的稻田里。日机飞行员跳伞失败当场摔死。其他日机慌忙逃跑。
1943年11月25日,中美空军出动各式飞机29架从秧塘机场、李家村机场起飞袭击台湾新竹日军机场。日机仓皇起飞,被中美空军击落轰炸机6架、歼击机6架、运输机2架。接着对敌人机场进行扫射轰炸,击毁地面飞机15架、炸毁16架。中美仅1架飞机受轻伤。“飞虎队”战报称此次空袭是“创远东作战最高纪录”。同年12月1日,中美45架飞机分批从秧塘机场、二塘着陆场和李家村机场起飞,出击香港,轰炸九龙日军码头及船坞。第一批飞机准确轰炸了目标,炸沉日军320英尺长的货船1艘,炸伤48英尺长的敌船1艘,炸毁船厂工房多座,码头燃起熊熊大火。
1942年12月23日“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指挥所从昆明移防临桂,从此“飞虎队”的一切指令和战报都由秧塘飞机场发出。1943年12月24日,中美空军飞机在厦门海面上炸沉日军运输船1艘,同时出动30架飞机,掩护“空中堡垒”(B—29四发动机轰炸机)28架轰炸广州天河日军机场,击毁日军飞机3架,炸沉敌舰1艘。
1944年,驻秧塘机场的“飞虎队”飞机有200多架,机种有P—20鲨鱼式战斗机,P—51野马式战斗机,P—61黑寡妇式战斗机,还有B—17、B—24、B—25、B—29中、重型轰炸机。1944年第一季度,“飞虎队”集中了一批兵力与中方空军轰炸日军重要基地,击毁日军坦克、装甲车、卡车1800余辆,运输船只千余艘,轰炸敌军运输枢纽、仓库、码头多处。3月4日,出动飞机30多架,分批从秧塘机场起飞,轰炸日军的海南岛机场,击毁地面飞机20架,击落敌机18架。
“飞虎队” 驻秧塘机场的飞机(资料图)
1944年6月12日,“飞虎队”追击日机,击落日机8架,6月20日,桂林市、临桂县各界人士30万人举行慰劳中美空军晚会。
1944年夏秋时,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发动湘桂战役,企图打通从朝鲜经华北,华中至印度支那的陆上交通线,摧毁“飞虎队”的基地秧塘飞机场,夺取在华南的空中优势。日军配备了新式的三菱A6M8战斗机,于8月31日出动第90战队飞机偷袭秧塘飞机场,击毁地面飞机44架。
“飞虎队”为配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战略反攻的需要,开始向西北、西南方向转移,1944年9月15日,陈纳德下令破坏秧塘飞机场,“飞虎队”全部撤出秧塘基地。
中国空军第三大队 1937年7月,李宗仁、白崇禧宣布抗日。8月,广西空军第一飞行教导队(驱逐机)编为中国空军第三大队第7、第8两个中队;第二飞行教导队(侦察、轰炸机)编为空军直属第32、第34两个中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李凌云,第7中队长吕天龙,第8中队长陆光球。第二飞行教导队直属第32中队长张柏寿,第34中队长(姓名不详)。
1938年1月,中国空军第三大队飞行员奉命到兰州接收苏联制造的E—15驱逐机24架。1939年12月集中于桂林的中国空军有驱逐机18架,CB轻轰炸机12架,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飞机9架。
1939年12月27日,中国空军第三大队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联合飞昆仑关协助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因敌众我寡,队长韦一青牺牲,副中队长受重伤,空军第三大队损失惨重,再无力独立建制参加作战。
中国空军第三大队抗战两年,参加空战19次,击落日机23架。空战中第三大队阵亡19人,伤18人。1942年5月,美国第十四志愿航空队进驻秧塘机场后,中国空军第三大队编入中美空军混合联队共同抗日。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 1939年12月,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一个“伊—16”1型驱逐机大队,在巴布什金中校的率领下从重庆飞桂林,驻秧塘机场,支援中国人民抗日。
1939年12月21日7时,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大队cB机9架,各带100公斤炸弹4枚。50公斤炸弹2枚,由秧塘机场出发,飞往钦州湾轰炸日军军舰,副目标为驻扎在南宁市的日军。
12月25日,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大队cB机3架,各带50公斤燃烧弹4枚10公斤杀伤弹16枚6时由秧塘机场出发,飞南宁昆仑关支援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9时按原路返回秧塘机场。
12月27日,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大队cB机3架,各带50公斤燃烧弹3枚10公斤杀伤弹16枚,9时从秧塘机场出发,飞往昆仑关八塘、九塘轰炸日军目标。
1940年元月2日12时,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cB机9架,各带50公斤燃烧弹2枚10公斤杀伤弹24枚,由秧塘机场出发,飞往昆仑关八塘、九塘轰炸日军目标。
元月4~10日,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与中国空军以秧塘机场为基地,共出动飞机12架次,投弹28吨,炸毁日机15架。在桂林、柳州、零陵等地上空与日机作战18次,击落日机11架。巴布什金中校在一次与日机的作战中,不幸牺牲。
1940年,苏联出于自身安全的目的与日本国订立“中立条约”,中苏关系开始冷淡。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大规模入侵战争,苏联为全力抗击德军,援华志愿航空队奉命撤退回国。
1941年10月,苏联宣布中止对华援助。年底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人员基本撤退完毕,其飞机和装备留给中国空军。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飞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