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韩军带队到临桂区会仙镇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湿地在保护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区政协主席李先赠、副主席黄有能陪同考察。
考察团一行来到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沿着栈道,边走边看;为了察看整个湿地公园的全貌,还登上山顶,从山顶上俯视整个湿地,并乘船深入到湿地中心地带,近距离观察湿地内的一花一草和湿地的水质情况。考察团还不时详细询问会仙湿地在保护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相关做法。近年来为了保护好湿地,湿地公园内开展了退塘退耕还湿、有害生物防治及清理、古运河修复、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一系列措施,制定了《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对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实行制度化管理。
湿地公园还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重点加大对古桂柳运河修复力度,充分挖掘古运河文化,打造湿地生态和历史文化。古桂柳运河开凿于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运河全长22公里,有陡闸21个,古石桥12座,至今保存有遗迹。运河沟通了漓江与柳江水系,极大缩短了桂林至柳州的水路行程,历史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与开凿在秦始皇时代的灵渠齐名,素有“北有灵渠,南有陡河”之称。